今年以来,扶风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坚持把财政衔接资金项目作为推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金钥匙”,探索推行“635”工作法,推动财政衔接资金项目投的准、管的好、绩效优,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六个优先”,提高衔接资金投放精准度。优先耕地保护红线、粮食安全项目,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加快推进5万亩小麦良种繁育核心示范区、3个“吨粮镇”和8个“吨粮村”基地建设,大力推广小麦“3335”、玉米“5335”集成技术,全力支持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示范县建设。优先“四大基地”建设项目,围绕“增粮、优果、强畜、保菜”四大产业布局,谋划推进“粮食种业、果品仓储、生猪养殖、蔬菜生产”基地建设81个产业项目,做好“土特产”文章。优先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倾力支持补齐水、电、路、网等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短板,先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55个,新改建农村户厕2500座,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分别达到95%和37%。优先“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项目,实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项目8个,投入资金770万元,全力保障义务教育“有学上”、群众患病“有医靠”、农户百姓“有安居”、安全饮水“有保证”,切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优先龙头企业扶持项目,下拨财政衔接扶持资金393.64万元扶持宝鸡鼎盛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宝鸡红景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等46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脱贫人口407人就业增收,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彰显。优先“三产融合”项目,按照“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高端”的原则,投入财政衔接资金785.3万元大力支持城关街道原峪村露天蔬菜初加工、杏林镇西坡村金耳云仓智慧园等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项目10个,推动农业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夯实“三个到位”,提高衔接资金使用安全度。制度机制保障到位。制定印发《扶风县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管理操作指南》《关于进一步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的实施意见》,绘制《扶风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管理流程图》,编制衔接资金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问答手册,从项目库建设、联农带农机制、资产管护等方面进行规范提升。实行“周调度解难题、月排名看成绩、季观摩比进展、年考核问成效”项目调度机制,全面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建设,早竣工、早达效。风险排查防控到位。严格落实“三公示一公告”制度,不断增强项目建设、资金使用透明度。紧盯财政衔接资金拨付、资金使用、效益等关键环节开展常态化督查,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扭住乡村振兴领域群众关切和“风”“腐”易发环节开展突出问题整治,动态管理,台账推进,挂账销号,较真碰硬推动问题整改取得实效。闭环管理督查到位。组建工作专班,采用“入库严审-实施严督-管护严查”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模式,对项目招标、入库、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开展督检,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等重要节点进行随机查,把好项目入库、进度、资产管护“三关”,确保工作流程、入库审核、项目实施、资金拨付、审计督查“五规范”。
注重“五个带动”,提高衔接资金项目质效度。带动产业发展,夯实“兴”的基础。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整合2600万元支持粮食种业、果品仓储等农业主导产业发展,构建“育、种、产、加、销”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将4152户脱贫群众嵌入产业链增收致富。截至目前,谋划产业发展项目108个,资金1.3亿元,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向“新”而“兴”。带动设施改善,绘就“新”的画卷。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保障、电网升级、通讯覆盖、绿化美化五大工程,硬化道路3.8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871盏,新修砂石路8000平方米、修建灌溉管网9916米,村容村貌越来越靓,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扶持黄桃产业园果品冷链项目、粮食蔬菜仓储项目14个,进一步打通仓储、冷链、物流配送从县、乡到村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截至目前,下达衔接资金项目130个项目9149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55个,资金2698.3万元。带动环境提标,扮靓“美”的底色。开展“村庄清洁”“庭院+”“打擂”三大行动,实施“镇村首厕过关、农户自建自改、县级验收兑付到户”改厕新模式。协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建成75套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个乡镇级“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示范点,投资865万元实施生活污水治理、污水管网收集能力提升、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项目等3个项目,乡村面貌持续改善。带动群众增收,激发“干”的动力。区分脱贫户生活状况、劳动力情况、发展基础制定到户奖补办法,累计发放到户奖补资金26.98万元。争取苏陕协作对口帮扶资金1.6亿元,实施项目70个,带动3万名脱贫户稳定增收,开展苏陕协作培训3期150人,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40人,实现了有劳动力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的目标,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328笔1575.57万元,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撬动“富”的杠杆。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赋能,探索推行“自营、联营、跨界、共享”4大模式10种类型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下达村集体产业发展项目66个4685.26万元,开展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培强”行动,全县10万元以下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创建市级集体经济示范村1个,实现村集体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躺”到“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