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1+8”工作机制要求,以巩固提升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成果为主线,以扎实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提升年”活动为抓手,强化问题导向,突破重点难点,绩效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我市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财政补助资金、政法经费保障绩效考核连续3年被省上评为优秀等次;2020-2021年度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名列全省第一;2022年度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绩效评价被省财政厅、省民政厅评定为优秀等次;《部门整体绩效管理扩围升级》等做法被2023年5月10日《中国财经报》报道。上半年持续对市本级和县区财会干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3900人次。
关口前移,事前评估评审工作扎实推进。市本级重点充实加强绩效管理结果应用、健全项目支出标准等要求;太白县出台《预算评审管理暂行办法》《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陇县连续制定事前评估管理等七份绩效管理规范性文件。市级完成对27个重点项目的事前评估评审,审减金额2708.34万元,预算平均审减率28.38%;太白县率先对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债券项目、2018年-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支出共11个项目开展绩效评价;眉县对总额80126.57万元的427个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审减入库项目69个。
前端发力,绩效目标管理日益健全。推动绩效目标管理在覆盖“四本预算”的基础上,向市对下共同事权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等领域延伸。2023年,市级417个预算单位预算总额71.29亿元全部纳入绩效管理,绩效目标编报、审核率达100%。把工业发展等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以及市住建局等5个部门整体绩效目标,随2023年预算草案同步报市送人代会参阅;7月中旬向市十六届九次人大会议报送绩效管理情况报告和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受到充分肯定。市级在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时,把量化绩效指标作为“硬杠杠”,有针对性地推动解决绩效目标约束不严、具体指标值和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倒逼项目单位做到绩效指标可量化、可审核、可监控、可评价。太白县财政局采取线上线下“双线推进法”,压实主管部门审核、职能股室复核、评审中心复审、预算股终审的“四级审核制”,财政云中已储备的2964个项目全部编报绩效目标,涉及资金23.35亿元。
扩围提质,拓展财政重点评价领域。市级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在继续覆盖到“四本预算”的同时,向产业基金、专项债券、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市对下转移支付等各领域拓展,并积极探索以教育收费为试点首次开展了政府收入绩效评价,涉及到稳增长稳就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粮食安全、民生保障等9个方面的政策、7个重点项目,评价资金规模约169亿元,是上年的9倍。市级连续5年对所有一级预算单位整体绩效全覆盖开展财政评价,对各二级指标排名靠后的部门予以点名通报,对评价结果排名靠后的部门进行约谈,带动了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太白县完成2018-2022年共3.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项目财政重点绩效评价,麟游县优先安排对3个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开展财政重点评价,千阳县财政重点绩效评价项目占比29.5%,凤县开展财政重点评价项目40个,岐山县向预算单位通报了上年度9个重点项目财政评价结果。
以评促管,绩效结果应用得到加强。市级将财政事中绩效监控报告、事后绩效评价报告,同步反馈市级部门和局预算归口管理科室,并督促整改落实,形成“评价—反馈—整改—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县区层面,也普遍做到了评价必反馈、结果必通报、问题必整改。市局将重要绩效目标、重点绩效评价报告以汇编形式随预决算草案同步报送市人大,并随政府预决算同步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陇县财政局出台《绩效结果应用管理暂行办法》;渭滨区采取部门评价和财政再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和整体支出绩效评价相结合、单位自评和第三方机构评价相结合、区级评价和上级评价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连续3个月预算执行进度靠后的416个项目预算进一步压减,审减金额7331万元;凤翔区对年度预算执行中新增项目开展事前预算评审,取消低效无效、不合理项目153个涉及金额6589万元。